主题:WEB.COM!看得见的未来
裂·变
——看得见的未来
WEB.COM!
The Recombination of New Order
因决而裂,因变则通
所有进步都是对过去的决裂,只有变化是永远不变的!
科技总是先于人的掌控能力而发展,正如推土机将高山夷为平地,,地表被撕开,留有无数的裂痕。从火药、原子弹到克隆人,驱动人类社会的庞大机器,会制造多深的裂痕?
我们不排斥“裂痕”,它是对现状的描述,是对过去颠覆的记录,还是未来的开始。
“裂”不是被动的破坏,它是释放自由的开始,是主动决别旧秩序,是不断分解最小的关联,直到原子1被打破,生发出无比的核裂变力量。
我总是固执地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是招朋引伴那么简单,它应该暗示了人文存在的根本。因为追寻人类本真联系(web),所以在未来的重构(recombine)中,必定(!)凸现商业(commerce)价值。
世界因裂而变,我深深相信,未来,看得见!
在今天,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打上互联网的烙印,无从逃避。
从头说起
很小的时候,当我看到身边熟悉的环境,总有一个奇怪的问题:“我们看到的世界,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明天又会有什么变化呢?”于是,便立志要做一名科学家,希望能揭开世界运动的规律。
后来,了解到一些哲学与宗教,逐渐意识到,我的疑问或许并不能完全由科学来回答,带着似懂非懂的念头,总在想,从图腾到宗教,彼岸在哪里?信仰的本质是什么?
等长大一些,慢慢明白自己既不是科学家的料,也成不了牧师,便有些释然,揭开世界秘密的事,应该由哲学家、科学家或者神学家去做,对于我,只需要搁置一边。不过,儿时产生的对世界本原的好奇心,并没有因此消失。
从事互联网工作之后,我被网络的一些奇妙特性折服。这个以字节(BIT)为最小单位构筑的网络,却决定着整个世界的格局,它是微观宏观的完美结合,精巧得让人着迷。
时间、空间、归宿,科学或者宗教的答案,可能都在互联网上。
我更想表达的是,其实,这不只是一个找答案的地方,像“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一样,只为追溯故事的起源。这是改变的开始,就像看一本书,开始以为是本小说,看着看着,潸然泪下,最后发现,那是命运的预言,不仅告诉你过去,还教给你未来。
科技,互联网,人文
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驱动人类从必然王国中走出,一步步摆脱生存的困扰。从人猿的匍匐前行到火箭的第一宇宙速度,以时空效率数量化标度的科技水平得以千万倍地提升;当徒步1 小时行走5 公里的人们骑上自行车,十倍的效率给予了十倍的信心;当飞船载着百万年的梦想奔向云霄,人类几乎冲破时空束缚的边界!
科技效率,一直激动人心的旋律,缔造着物质文明的丰富。然而,丰富真是人类的终极诉求吗?拥有与包袱的区别在哪里?何处才是物欲的尽头?效率能否支撑人类一直向前?
互联网——科技效率极致的见证,将远至跨越星球的沟通,实现在人来不及分辨的转瞬之间。如果,人感官的本身有着生物学的限制,效率的提升是否还有意义?效率的终点又在哪里?
我曾经想,驱动人类进步的动力到底与什么有关?文明的发展,有着诸多不同的解读方式,从科技到文化,历程曲折而复杂。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什么?如果互联网只是一个科技现象,那上帝该有多么的奢侈,让一个如此精美的作品,只成为理科生意念的玩物。我们不止于解析那些在微观上看上去毫无规则,在宏观上又极具规律的故事,我们想知道,蝴蝶的振翅,到底与哪一次海啸有关。
互联网不该只是技术的,不能简化成内容和工具,它应该属于生活本身。
互联网的真正深刻之处在哪里?人类正经历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过渡,信息的交流正在替代物质的流通,成为世界新秩序的决定者,信息的流向,不再受制于传统的时间和空间。与之前的任何时代相比,空间、时间的概念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颠覆。
当人类经由农业文明2、工业文明进入信息文明,人所代表的智能生命引领着生物界,也便从物质文明进入意识文明3。
人文的初始决定了世界的归宿,世界将走向何方?在人们不断打破旧秩序的时候,世界也暗合了这一方向:将禁锢不断撑开,从死寂窥
视萌动,从变化酝酿进步。在决裂中达成多元,在变通中缔造丰富。
世界正走在“裂变”的路上,因决而裂,因变则通。人本终极之通,是沟通。
我还在想,有没有一个更简单的角度,能够理解上帝造人简单而完美的主旨?我想,那就是沟通,基于网络的无限沟通,让心灵能够放飞,通向自由的王国。
孤独之变:交流的彼岸
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语言交流”,其实蕴含了人文哲学最原初的内容:我们从哪里来?
为何而来?自从有人的存在,探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交流的彼岸”希望能为这个问题带来一些有意义的思考。当然,你不会由此得出一个呆板的答案,它只想激发你的想象力。
裂变是交流演化的核心:从最初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到今天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交流的固定性被打破,在形成丰富性的同时,也带来了面对纷杂信息的焦躁,人们需要突破孤独释放更多的自由。
人本的思考虽然有趣,但无关你明天的早餐,“交流的彼岸”还希望给注重适用的人们一些更具象的价值。
“交流的彼岸”描述了从语言出现到媒体传播,乃至形成今天复杂人际关系的过程,沟通试图揭示社会性行为,尤其是网络时代之后的社会性行为底层的驱动力量,有助于从事面向用户服务工作,尤其是互联网用户服务工作的人们,更好地把握人性化。
当然,你也可以不是专业的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交流的彼岸”也帮你理解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提升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品质。
碎片之变:秩序的重组
时空关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换句话说,时空关系的变化直接反映了人类社会演进的步伐。如果“交流的彼岸”更多是一种世界观的思考,那么“秩序的重组”则侧重于对方法论的探讨。
裂变是时空演化的核心:信息化对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冲击,世界裂解得“破碎”了。数百年来工业界赖以存在的流程化方法,由于时空“破碎”而面临失效的危险。微观的变化也会反映在宏观的社会关系上,“重组”是时空关系、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全面的变革。
“秩序的重组”不只停留在打破一个旧世界,也给出人类正经由“教练社会”向“保姆社会”演变的方向。
稀缺之变:价值的支点
虽然人的生存并不直接决定于物质财富,但是长期以来,人们能感受到的最重要依靠却是“财富”,中国自古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说法。这一直觉的背后同样蕴含人文初始的内容。
“秩序的重组”指出了世界进步的方向,“价值的支点”阐述了世界平衡的基点,它们保证世界能够沿着稳定可持续的路线前进。
裂变是价值演化的核心:生产与消费随着社会分工的到来而分离,稀缺性的消失价值难以在生产与消费的交换中中实现平衡,价值本身也分裂成两个侧面:生产价值与消费价值,随着动力从生产价值转向消费价值,社会分工也向人性化回归。
“价值的支点”描述了工业化时代形成的分配关系变化,即市场经济是否能够继续。
有用性和稀缺性是市场经济供给需求关系的前提,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稀缺性便不复存在,当“供给富足”碰上“需求饱和”,供需关系将难以平衡。
我们不得不反思“财富”或者“价值”定义机制,我们熟悉的工业化生产也受到挑战,去规模化、个性化浪潮正在改变商业服务的基本关系。
序﹒﹒﹒﹒﹒﹒﹒﹒﹒﹒﹒﹒﹒﹒﹒﹒﹒﹒﹒﹒
裂变更多内容:http://blog.sina.com.cn/snslife
——看得见的未来
WEB.COM!
The Recombination of New Order
因决而裂,因变则通
所有进步都是对过去的决裂,只有变化是永远不变的!
科技总是先于人的掌控能力而发展,正如推土机将高山夷为平地,,地表被撕开,留有无数的裂痕。从火药、原子弹到克隆人,驱动人类社会的庞大机器,会制造多深的裂痕?
我们不排斥“裂痕”,它是对现状的描述,是对过去颠覆的记录,还是未来的开始。
“裂”不是被动的破坏,它是释放自由的开始,是主动决别旧秩序,是不断分解最小的关联,直到原子1被打破,生发出无比的核裂变力量。
我总是固执地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是招朋引伴那么简单,它应该暗示了人文存在的根本。因为追寻人类本真联系(web),所以在未来的重构(recombine)中,必定(!)凸现商业(commerce)价值。
世界因裂而变,我深深相信,未来,看得见!
在今天,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打上互联网的烙印,无从逃避。
从头说起
很小的时候,当我看到身边熟悉的环境,总有一个奇怪的问题:“我们看到的世界,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明天又会有什么变化呢?”于是,便立志要做一名科学家,希望能揭开世界运动的规律。
后来,了解到一些哲学与宗教,逐渐意识到,我的疑问或许并不能完全由科学来回答,带着似懂非懂的念头,总在想,从图腾到宗教,彼岸在哪里?信仰的本质是什么?
等长大一些,慢慢明白自己既不是科学家的料,也成不了牧师,便有些释然,揭开世界秘密的事,应该由哲学家、科学家或者神学家去做,对于我,只需要搁置一边。不过,儿时产生的对世界本原的好奇心,并没有因此消失。
从事互联网工作之后,我被网络的一些奇妙特性折服。这个以字节(BIT)为最小单位构筑的网络,却决定着整个世界的格局,它是微观宏观的完美结合,精巧得让人着迷。
时间、空间、归宿,科学或者宗教的答案,可能都在互联网上。
我更想表达的是,其实,这不只是一个找答案的地方,像“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一样,只为追溯故事的起源。这是改变的开始,就像看一本书,开始以为是本小说,看着看着,潸然泪下,最后发现,那是命运的预言,不仅告诉你过去,还教给你未来。
科技,互联网,人文
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驱动人类从必然王国中走出,一步步摆脱生存的困扰。从人猿的匍匐前行到火箭的第一宇宙速度,以时空效率数量化标度的科技水平得以千万倍地提升;当徒步1 小时行走5 公里的人们骑上自行车,十倍的效率给予了十倍的信心;当飞船载着百万年的梦想奔向云霄,人类几乎冲破时空束缚的边界!
科技效率,一直激动人心的旋律,缔造着物质文明的丰富。然而,丰富真是人类的终极诉求吗?拥有与包袱的区别在哪里?何处才是物欲的尽头?效率能否支撑人类一直向前?
互联网——科技效率极致的见证,将远至跨越星球的沟通,实现在人来不及分辨的转瞬之间。如果,人感官的本身有着生物学的限制,效率的提升是否还有意义?效率的终点又在哪里?
我曾经想,驱动人类进步的动力到底与什么有关?文明的发展,有着诸多不同的解读方式,从科技到文化,历程曲折而复杂。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什么?如果互联网只是一个科技现象,那上帝该有多么的奢侈,让一个如此精美的作品,只成为理科生意念的玩物。我们不止于解析那些在微观上看上去毫无规则,在宏观上又极具规律的故事,我们想知道,蝴蝶的振翅,到底与哪一次海啸有关。
互联网不该只是技术的,不能简化成内容和工具,它应该属于生活本身。
互联网的真正深刻之处在哪里?人类正经历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过渡,信息的交流正在替代物质的流通,成为世界新秩序的决定者,信息的流向,不再受制于传统的时间和空间。与之前的任何时代相比,空间、时间的概念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颠覆。
当人类经由农业文明2、工业文明进入信息文明,人所代表的智能生命引领着生物界,也便从物质文明进入意识文明3。
人文的初始决定了世界的归宿,世界将走向何方?在人们不断打破旧秩序的时候,世界也暗合了这一方向:将禁锢不断撑开,从死寂窥
视萌动,从变化酝酿进步。在决裂中达成多元,在变通中缔造丰富。
世界正走在“裂变”的路上,因决而裂,因变则通。人本终极之通,是沟通。
我还在想,有没有一个更简单的角度,能够理解上帝造人简单而完美的主旨?我想,那就是沟通,基于网络的无限沟通,让心灵能够放飞,通向自由的王国。
孤独之变:交流的彼岸
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语言交流”,其实蕴含了人文哲学最原初的内容:我们从哪里来?
为何而来?自从有人的存在,探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交流的彼岸”希望能为这个问题带来一些有意义的思考。当然,你不会由此得出一个呆板的答案,它只想激发你的想象力。
裂变是交流演化的核心:从最初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到今天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交流的固定性被打破,在形成丰富性的同时,也带来了面对纷杂信息的焦躁,人们需要突破孤独释放更多的自由。
人本的思考虽然有趣,但无关你明天的早餐,“交流的彼岸”还希望给注重适用的人们一些更具象的价值。
“交流的彼岸”描述了从语言出现到媒体传播,乃至形成今天复杂人际关系的过程,沟通试图揭示社会性行为,尤其是网络时代之后的社会性行为底层的驱动力量,有助于从事面向用户服务工作,尤其是互联网用户服务工作的人们,更好地把握人性化。
当然,你也可以不是专业的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交流的彼岸”也帮你理解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提升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品质。
碎片之变:秩序的重组
时空关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换句话说,时空关系的变化直接反映了人类社会演进的步伐。如果“交流的彼岸”更多是一种世界观的思考,那么“秩序的重组”则侧重于对方法论的探讨。
裂变是时空演化的核心:信息化对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冲击,世界裂解得“破碎”了。数百年来工业界赖以存在的流程化方法,由于时空“破碎”而面临失效的危险。微观的变化也会反映在宏观的社会关系上,“重组”是时空关系、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全面的变革。
“秩序的重组”不只停留在打破一个旧世界,也给出人类正经由“教练社会”向“保姆社会”演变的方向。
稀缺之变:价值的支点
虽然人的生存并不直接决定于物质财富,但是长期以来,人们能感受到的最重要依靠却是“财富”,中国自古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说法。这一直觉的背后同样蕴含人文初始的内容。
“秩序的重组”指出了世界进步的方向,“价值的支点”阐述了世界平衡的基点,它们保证世界能够沿着稳定可持续的路线前进。
裂变是价值演化的核心:生产与消费随着社会分工的到来而分离,稀缺性的消失价值难以在生产与消费的交换中中实现平衡,价值本身也分裂成两个侧面:生产价值与消费价值,随着动力从生产价值转向消费价值,社会分工也向人性化回归。
“价值的支点”描述了工业化时代形成的分配关系变化,即市场经济是否能够继续。
有用性和稀缺性是市场经济供给需求关系的前提,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稀缺性便不复存在,当“供给富足”碰上“需求饱和”,供需关系将难以平衡。
我们不得不反思“财富”或者“价值”定义机制,我们熟悉的工业化生产也受到挑战,去规模化、个性化浪潮正在改变商业服务的基本关系。
序﹒﹒﹒﹒﹒﹒﹒﹒﹒﹒﹒﹒﹒﹒﹒﹒﹒﹒﹒﹒
裂变更多内容:http://blog.sina.com.cn/sns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