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帖 发 新 帖 刷新版面

主题:信息学奥赛要与高考保送脱钩???

(本文摘自2006-02-21  中国青年报)

相关链接:[url=http://www.programfan.com/club/showbbs.asp?id=143421]内蒙古信息学奥赛舞弊事件[/url]

回复列表 (共12个回复)

11 楼

不保送还学什么,竞赛就是为了保送,但要公平!

12 楼

独家:“取消奥赛保送”是个什么样的消息?

近来,关于2009年起,参加奥赛获奖要取消保送的传言甚嚣尘上,使得搞奥赛的学生心神不定。那么,2009年取消奥赛保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消息?
一、它是一个“小道消息”
目前,2009年取消奥赛保送还仅仅是个传闻,是个所谓专家传出的“小道消息”。其实,关于取消奥赛保送到话题,至少已经流传了八年,取消保送的建议2001年就出来了,但没有被采纳。今年的取消奥赛保送,其实不过是旧话重提,是专家的传言,目前尚无官方的正式文件,所以目前的保送政策没有变。当然它可能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种政策性的“试探”,最终取消与否可能由社会的反应来决定。
二、它是一个“不完整的消息”
取消奥赛保送,不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完整信息的说法是:第一,取消省一等奖的保送,但可以在高考成绩上大幅度加分,并取得名牌大学自主招生资格,同时对于国家一等奖,仍可以保送;第二,在联赛获奖资格上,加大了一等奖获奖名额,如数学一等奖,由原来的每省约40人增加到约60人。
三、它是一个“无消极意义的信息”
取消奥赛保送的说法,其实并无消极意义。奥赛保送政策的关键,不在于保送不保送,而在于录取不录取。尽管有很多人对奥赛保送眼红,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流名牌大学非常重视奥赛生。这是因为,他们非常想录取对学科真正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并为将来培养对学科充满热爱的创新人才打下基础。正因如此,每年的奥赛获奖者才最受清华北大等名校的亲睐,各科奥赛一等奖选手早早就被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等国内前十名大学预订录取。比如,2009年1月,清华大学甚至特派招生组赴全国中学生化学冬令营,现场录取了清北学堂08年暑假化学特训第一期学员、第22届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决赛中全国第一名姬少博同学。这种录取方式,体现了一流名牌大学对奥赛生动重视程度,也是对取消奥赛保送政策传言的一种有力的回应——即使取消保送,这些学子仍将是名牌大学亲睐的对象。
四、它是一个“好消息”
与以前的奥赛生政策相比,消息传达的奥赛学生政策明显是个更大的利好:
第一,国家一等奖以上仍然可以保送清华北大等名校。第二,一等奖名额扩大50%左右。这意味着:一是通过竞赛获一等奖而实现高考加分的概率大大提高,加分幅度可能高达40分(10-40分,各省具体规定不一样,以加20分的居多)左右——谁都知道,高考中一分之差都可能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所以20分甚至40分的加分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2008年凭着省化学竞赛一等奖的10分加分而考入北京大学的东北育才学生赵荣奂就说:“如果不是加10分,我肯定考不上北京大学。”二是获得参加自主招生资格的概率也大大提高了,而一流名牌大学对奥赛生又特别亲睐,因此,奥赛生在自主招生考试中有其他学生无可比拟的绝对优势,所以奥赛生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等于“变相保送”,等于成功了一半,等于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清华、北大的校门。据《中国教育报》2009年3月11日第5版文章报道,四川3个上清华北大的奥赛获奖生曾坦承:自主招生对我们是“走过场”。
综上可见,所谓取消奥赛保送,对于搞奥赛的学生而言,是个不完整、无消极意义的小道消息,但如果它是个真消息,那也只会是好消息。

我来回复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回复。点此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