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帖]全球皆微软 中华扬“汉编”?
搜狐
IT频道 > IT业界 > 国内IT > IT视点 全球皆微软 华夏扬“汉鞭”?2007年10月09日11:27 [我来说两句(14)]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搜狐IT 作者 苏醒
微软几乎控制了所有的微机业!
业内人士断言:如果不与微软生产的操作软件相适应,全球80%以上的微机将无法启动。
人们不禁要问: 这样下去, 盖茨岂不成了把持电脑的希特勒?
正如《华盛顿邮报》所说:“人们终于发现,自己生活在一种连做梦都没想到安适和方便之中,但条件是必须向比尔皇帝的软件帝国申请签证”。
更为可怕的是,全球几乎没有人能挡得住盖茨前进的步伐。
汉语编程冲击波
从世界软件业来看,中国软件业的地位着实还比较滞后。
近段时间,尽管国内网络巨头新浪﹑搜狐以及全国870多家媒体,几乎同时把焦点对准国内软件业的黑马——汉语编程,并以“汉语编程异军突起 民族产业杀出黑马”﹑“ 中国人的世纪狂想” 等为题连续进行地毯式的轰炸,一月来,汉语编程的新闻在新浪科技新闻中点击率稳座第一, 各地网友仅在新浪网发贴就有数千条之多。至今,汉编新闻热浪,虽然依然是一浪高过一浪,但国内软件业终也软不下来,这终归是个不争的事实。
汉语编程是什么?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秘书长于永顺介绍说:“汉语编程”是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汉语为描述语言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该计算机语言并非曾流行过的任何一种计算机语言的简单汉化,或是为某种软件制造一个中文环境。而是一个完全由中国人自行开发,由中国人自我掌握全部源代码,使用汉字信息指令,从计算机底层入手,使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能够处理存储器中的汉字词典, 从而实现计算机对汉字程序的识别, 不受现行操作系统控制的技术系统。
用汉语编程发明人沈志斌教授的话说:汉语编程是完全基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而开发的一种编程语言,学起来极为简单,编程者不需要任何英文基础,只要认识汉字,经过三五十个课时的简单培训,就可学会编程。
尽管国家信息产业部教育中心总工程师沈林兴把汉语编程和先前的五笔字型输入法、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作为汉字在计算机应用中的三大里程碑,甚至称“汉语编程则更巨革命性”, 但中国的软件业不仅落后于美国,也落后于印度﹑日本﹑韩国,甚至新加坡,这同样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汉语编程的问世,着实还是在“圈内” 引起了不小的冲击波。就美利坚这样的超级大国,也感到来自中国软件业的威胁。早在2000年11月,微软中国研究中心(后改为微软亚州研究院)曾以50万美金的年薪邀约汉语编程的技术骨干曾京加盟微软帝国,后遭到拒绝。2001年初,美国信诺网络又以1500万美元的高价要求入股汉语编程,前题是:汉语编程公司必须搬到美利坚合众国,至少要搬到香港。军人出身,曾在部队立过一等功的“汉编之父” 沈志斌,自然知道个中的利害,还是婉转地拒绝了。
汉语编程身价几何?
这一切“优厚” 的开价,都是在汉语编程的初级阶段。如今的汊语编程,自然更是身价不菲。
也许你不喜欢,但还是看一下这个列表吧:
2002年汉语编程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004年汉语编程数据库通过省级鉴定。
2005年汉语编程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2006年汉语编程列入国家信息产业发展基金。
2007年5月,中老两国政府签暑老挝电信基础工程改造项目,其所有软件,将全部用汉语编程完成。仅此老挝政府就要出资近亿美元为汉语编程“买单”。
当然,汉语编程不仅于此。去年和今年连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第15届﹑16届全国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的软件,全部由汉语编程完成,李铁映﹑曾培炎﹑彭佩云﹑顾秀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不仅观看了比赛,还分别为大赛题词。6月3日,中央电枧台免费播出长达半小时的专题节目。6月11日《中国青年报》还以“戒除网瘾有新招,汉语编程PK网络游戏” 为题, 重点进行报道。国内各大媒体也都把汉语编程炸了个遍。
2008年第17届全国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的软件,同样将由汉语编程完成。
据主办方中国优生优育协会负责人介绍:16届全国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全国共350万人报名,17届有望突破500万人。每个人使用编程软件至少按200元知识产权费算,仅16届全国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就为国家节省7亿元人民币。
“汉语编程”经过13年的发展,毕竟在中国军队、国家安全部门等诸多方面得到广为应用,目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只要用英语编程能够开发的软件,用汉语编程均可以开发。如:操作平台、ERP、游戏、工控系统及其它应用软件等。用汉语编程开发的产品,不仅产品性能上﹑方便使用上都优于英语编程,而且其开发成本和开发周期,都不到英语编程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而且到目前为止,尚不受任何病毒侵害!
有统计表明: 用汉语编程开发出的益智游戏和实用型软件已超过300种, 不要说国内的上市公司, 就是全球最知名的软件公司, 能开发出这公多软件的也不多见。权威部门经过初步评估,认为汉语编程目前的无形和有形资产至少超过10亿元人民币。
正因为如此,信息产业部主管的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2007年7月19日以“中电质协计专字2007〔01〕号” 文件的形式, 向全国各大专院校发出《关于全面推广汉语编程工程的通知》。
国内重多媒体纷纷把焦点对准汉语编程。粗略统计,竞有873家之多。
各地众多有志之士广为看好汉语编程的发展前景。北京理工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经贸职业学院捷足先登, 率先开设汉语编程实验课, 南京三江学院索性开起汉语编程大专学历班, 信息产业部电子六所汉语编程硕士生班也在报批中。
汉编刮起好大的风
汉编之风吹遍中国。而且风势有增无减,越吹越烈!
用《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机关党委书记仇进忠的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为一个从事媒体工作30年的业内人,我十分看好汉语编程的发展前景,正因为汉语编程的可行性﹑实用性和安全性,我有义务也有责任把汉语编程在河北省的推广工作进行到底。
诗人出身的天津市人事局《求贤》杂志社编辑部负责人许步广,对汉语编程更是情有独钟:凭什么让微软卡中国人的脖子?我们中国人并不笨。汉语编程是继英语编程之后唯一成熟的计算机编程语言,而且凡是用英语能开发的程序,用汉语编程都能开发。我们《求贤》杂志社有信心把汉语编程在天津的推广工作做得好上加好。
河南新闻界的诸多资深记者或编辑尤扬﹑毕雪雁,杜克锋﹑汤传稷﹑刘红雨﹑常国君﹑刘玉高等都伸出了热情之手,他们亲自到河南省科技局﹑河南省信息产业厅反复宣传汉语编程的重大意义,并力推素有“社会活动家” 之称的资深媒体人——《人生与伴侣》杂志社编辑尤扬女士8月8日专程来京,找到北京国之经典汉语编程科技公司总部,诚邀汉语编程落户河南。用尤扬的话说:河南是一个亿人口的大省,占全国总人口的十三分之一。如何把河南变成经济强省,一直是河南主流媒体的共同愿望。今天我受河南新闻界众多朋友的委托专程来京,希望汉语编程能尽快落户河南。我们都愿为汉语编程无代价地鼓与呼。
包头市科协副主席王仲——这个当年信息产业局的副局长,而且长期从事过软件开发工作的工程师,通过在中国汉语编程网上下载的汉编源代码,几番研究,几番论证,当确信汉语编程是项完全成熟的编程技术后,从塞外带来不小的风:内蒙人不爱绕弯子,至少我这个科协主席要讲科学,首先我个人十分看好汉语编程,能把这项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家信息发展基金的项目引进到包头去,这是我这个次来京的主要目的。我相信随着汉语编程在包头地区的广为推广,也一定会给包头经济带来新的亮点。
山东泰安市发明家协会秘书长刘鲁山亲自撰写长篇文章:《汉语编程, 传统文化的延续》, 发表在《泰安日报》上, 向泰安600万人广为宣传汉语编程。然后又亲自组织秦安有关学校的计算机老师,一起来京学习汉语编程。
一时, 汉语编程成了香窝窝,加盟者甚众。短短两个月,国内加盟汉语编程的就有近百家之多。
域外也涨汉编潮?
在全球茫茫的编程市场上,众多黄皮肤的中国人,突然发现了汉语编程,那心情,绝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同样的语言,不一样的编程,心底油然产生少有的亲近。
汉编之风吹到世界各地。
日本﹑韩国﹑新加坡﹑甚至孟加拉的海外华人也纷纷为汉语编程叫好。
曾留学牛津的英籍华人徐志刚博士先后三次来电, 协商在英合作事宜,。
在英国肯特大学担任副教授的郑宪华先生, 干脆把尚未成年的儿子郑礼昊留在伦顿,8月13日只身来到北京,执意拿出多年积蓄的117万英镑,希望把汉语编程引进到英国去。郑教授极为恳切:我很为汉语编程公司 “哪里有炎黄子孙,哪里就有汉语编程” 的目标所感动,我虽然不是富翁,也是倾其所有,拿出所有的积蓄想在英国推广汉语编程,希望贵公司能满足我的合作愿望。
侨居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华裔计算机专家SUMMERXIA先生, 8月25不远万里专程来到北京,亲自找到汉语编程的发明人沈志斌,, 并愿意拿出600万加币,和北京国之经典汉语编程科集团公司一起托展加拿大市场。
也有黄头发蓝眼晴美国人的再次聚焦汉语编程。美国洛克菲勒全球资本有限公司不惜重拳出击,直接找到北京, 希望汉语编程能够尽快在美国上市。
汉编时代真的到来?
尽管国内权威媒体声称:“汉语编程5年后可以取代WINDOWS”﹑ “中国软件业有望走在全球前列”﹑“ 汉语编程可以向微软说ˋ不ˊ!” 但静下来想想, 中国不要说和美国软件业比, 一个微软一年的研发经费是70亿美金, 可整个中国的信息产业基金才只有6个亿人民币, 这显然就不是一个重量级。
也有业内人反对这种算法: 当时中国人搞原子弹时有那么多美金吗? 搞人造卫星时有那么多美金吗? 都没有, 可中国的“两弹一星” 照样上了天!
早在2001年,北京市科委对汉语编程进行专家评审时,原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软件研究所研究员仲萃豪这样发表意见:“用汉语编程语言开发数据库,这条路是相当艰巨的。没有数据作支撑,汉语编程还只能是一个小玩意。”
因为仲萃豪研究员十分清楚: 一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大型编程数据库没有数亿元的人民币, 没有数百名汉编软件工程师, 没有十余年的时间, 无论如何是开发不出来的!
可中国的很多事情,都很令我们的权威人士和权威部门为之汗颜! 汉语编程花费不到千万, 时间不足三年, 便开发出了一个令软件帝国都不无吃惊的完整数据库, 并一次全票通过科技部门组织的专家签定!
正因为此,相当多的印度软件业人士都认为:中国软件业很快就会在国际市场上同印度软件业同场竞技。特别是中国目前已拥有继英语编程之后, 完全属于自己的, 而且更加成熟的编程语言——汉语编程。
不同的声音始终没有绝耳。Oracle执行副总裁威廉姆斯却对此不以为然:“虽然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人又非常聪明,但是中国软件业不要说和美国,与印度软件业之间的差距绝对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的。”
Oracle在中国和印度都有分支机构,我们可以从Oracle对待中国分支机构与印度分支机构的差异可以看出中国软件业的地位。Oracle印度开发中心在Oracle帝国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负责开发的产品有数据库、WEB开发工具及电子商务应用等,而Oracle只是最近才宣布准备在深圳建设一个研发中心,之后在北京建立一个研发中心。
当然,中国政府在国家信息化方面的巨大热情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些精明的跨国公司清楚地知道搞好同中国政府的关系无疑是一个比较划得来的交易,于是相当多的跨国公司都在中国开设了研发中心,此举一方面意在讨好中国政府,另一方面又能更自由地在中国市场攻城掠地。对此威廉姆斯在有些场合也明确表示:“我们清楚地知道中国政府在发展中国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搞好同中国政府的关系对我们是非常有利的,另外在中国软件产业现在已被捧上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研发中心的设立主要是由于中国市场巨大的诱惑力引起的,这一点想来不会有人否认。
但对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千万不要知足者常乐。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同它国软件业之间的差距。
汉语编程,敢问路在何方?
尽管汉语编程已经问世, 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计算机编程语言,但与美国或印度相比,未来的路确实还有很长。
软件人才上的差异。IT产业中的软件相对于硬件比较特殊。尽管软件研发资本也比较密集,但是人力资源更为重要。美国也好,印度也罢,由于英语国家的优势,高科技产业中可用的“蓝领软件工人”绝对量很大。要形成一种产业,没有众多的“软件工人”去开发软件,是不可能取得巨大成功的。
基础设施上的差异。中国不要说和微软帝国相比,与印度相比差距也相当明显。印度软件业完善的基础设施,可确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成千上万的IT毕业生变成具有相当水准的IT从业人员,同样的基础设施在中国目前正处于建设阶段。中科院一个“龙芯”, 消耗了纳税人的多少钱财,可至今依然养在深闺人未识。
汉编普及的难度。汉语编程达即便超过国外编程语言的水平,那么也未必能够得到专业软件公司的青睐,毕竟他们在选择一种新的编程语言时,会更多地考虑开发平台迁移带来的高昂成本以及程序员的适应能力。业内知名专家求伯君教授在谈到汉语编程时就曾经表示,经常编程的程序员将很难去适应新的编程工具。至少在目前,汉语编程要想得到专业软件公司的支持还比较难。而那些热衷于汉语编程的新手,要真正达到微软编程人员的水准,仍需一个过程。
业内同行的妒忌。目前虽然喜欢汉语编程的人已非常之多,但骂汉语编程的人也不在少数。看了不少论坛里骂汉语编程的帖子后,发现发帖子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懂一点计算机编程,而且都自以为很了不起,很可能用VC、VB之类的编过一些小打小闹的玩意,并因此被单位或一些菜鸟朋友誉为高手,自我感觉良好。如今他们发现居然有汉语编程这么一个门槛极低的编程工具,一些初学者稍加学习即经过50个课时学习,就可编出相当实用的程序来,汉语编程一旦普及他们的那点本事就不会再被人看重了,因此心里自然极 不平衡,骂也就顺理成章。
小的妒忌也许可以不去管它,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但某种妒忌那就不能不防。我曾遇到过某软件帝国的一位华裔工程师,一番话道出了问题要害:“我目前年薪50万美金,汉语编程如果让一个三年级小学生就可学会编程,岂不砸了我的饭碗?我要有那个权力,迟早要把汉语编程灭掉!”
我们不能,也没有理由怪罪于他。一向以慎重著称的新华社,
2002年3月11日在给只供省部级以上领导传阅的《新华社内部参考》上,以“专家建议关注扶持汉语编程技术” 为题,介绍了汉语编程的重要作用,没想到某领导的批示,让权威的新华通讯社,颇有些尴尬:“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
这是个信息化的时代,“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一切皆有可能。可奇怪的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居然有人甚至领导人会对汉语编程不屑一顾。
难道造船真的不如买船?
并非多余的思考
很难想象,在今天的中国,如果警察禁止漂亮的小姐在炎热的夏天不穿连衣裙会有什么后果。
同时也很难想象,一昧地“买船” 会给中国的民族产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中国工程院院士、总参科委常务副主任钱七虎将军的话很有些发人深醒:正是因为汉语编程是从计算机底层入手,因此也就为我国信息安全,特别是计算机国防安全提供了解决方案。目前,计算机的源代码全部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一旦爆发战争,中国的国防安全则不堪设想。该技术在网络的应用早已达到不依靠服务器的自编码进行传输自在系统,可以自由更改,又能与现行软件兼容,目前尚未发现能与之相应的病毒和攻击软件。
将军的耽忧仅仅是一个方面。
从严格意义上说,汉语编程从1984年已经起步。当时,微软还不足10岁,还没有称霜世界软件业的狼子野心。
1992年微软进入中国时,汉语编程已初显规模,到1984年汉语编程申报国家发明专利时,微软在中国也只是刚有立足之地。
从1984到2007,13年过去了,微软不仅站领了中国,也站领了世界。可汉语编程还处在推广之中。
信息时代的竞争,不再是规模,资金和员工数量,甚至国家的经济力也取决于信息,其次才是传统经济学上的生产要素:人力,土地及资本。
但信息化进入生活,终归和文化有关。不然,微软不会把亚州研究院设在中国,微软也不会把中国顶尖的软件工程师一个个挖到自己的麾下。不过区区900人的微软亚州研究院,尽管有半数以上的中国人,不会也不可能比13亿中国人更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
当然,我们不能不承认:信息就是力量,信息就是强权,信息就是政治。
正如比尔盖茨所言:信息建设一直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
也有“高人” 声称:战场上永远没有常胜将军。盛之极就是衰之时。微软最终也逃脱不了这个命运。但要成就一项伟业,就不能不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这位号称国内顶尖级的“易经专家” 断言:汉编时代已经到来。不仅仅因为全球的“汉语热” 必将带来“汉编热”, 仅仅“汉语编程”这个名字就比微软要阳刚得多!汉编,汉鞭啊!全球都在“微软”, 如今有了“汉编(鞭)”,汉编不盛才怪!
这颇有些中国式的幽默:“全球皆微软,唯我扬汉编(鞭)”!
(作者系中国电子质量协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romp)
IT频道 > IT业界 > 国内IT > IT视点 全球皆微软 华夏扬“汉鞭”?2007年10月09日11:27 [我来说两句(14)]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搜狐IT 作者 苏醒
微软几乎控制了所有的微机业!
业内人士断言:如果不与微软生产的操作软件相适应,全球80%以上的微机将无法启动。
人们不禁要问: 这样下去, 盖茨岂不成了把持电脑的希特勒?
正如《华盛顿邮报》所说:“人们终于发现,自己生活在一种连做梦都没想到安适和方便之中,但条件是必须向比尔皇帝的软件帝国申请签证”。
更为可怕的是,全球几乎没有人能挡得住盖茨前进的步伐。
汉语编程冲击波
从世界软件业来看,中国软件业的地位着实还比较滞后。
近段时间,尽管国内网络巨头新浪﹑搜狐以及全国870多家媒体,几乎同时把焦点对准国内软件业的黑马——汉语编程,并以“汉语编程异军突起 民族产业杀出黑马”﹑“ 中国人的世纪狂想” 等为题连续进行地毯式的轰炸,一月来,汉语编程的新闻在新浪科技新闻中点击率稳座第一, 各地网友仅在新浪网发贴就有数千条之多。至今,汉编新闻热浪,虽然依然是一浪高过一浪,但国内软件业终也软不下来,这终归是个不争的事实。
汉语编程是什么?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秘书长于永顺介绍说:“汉语编程”是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汉语为描述语言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该计算机语言并非曾流行过的任何一种计算机语言的简单汉化,或是为某种软件制造一个中文环境。而是一个完全由中国人自行开发,由中国人自我掌握全部源代码,使用汉字信息指令,从计算机底层入手,使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能够处理存储器中的汉字词典, 从而实现计算机对汉字程序的识别, 不受现行操作系统控制的技术系统。
用汉语编程发明人沈志斌教授的话说:汉语编程是完全基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而开发的一种编程语言,学起来极为简单,编程者不需要任何英文基础,只要认识汉字,经过三五十个课时的简单培训,就可学会编程。
尽管国家信息产业部教育中心总工程师沈林兴把汉语编程和先前的五笔字型输入法、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作为汉字在计算机应用中的三大里程碑,甚至称“汉语编程则更巨革命性”, 但中国的软件业不仅落后于美国,也落后于印度﹑日本﹑韩国,甚至新加坡,这同样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汉语编程的问世,着实还是在“圈内” 引起了不小的冲击波。就美利坚这样的超级大国,也感到来自中国软件业的威胁。早在2000年11月,微软中国研究中心(后改为微软亚州研究院)曾以50万美金的年薪邀约汉语编程的技术骨干曾京加盟微软帝国,后遭到拒绝。2001年初,美国信诺网络又以1500万美元的高价要求入股汉语编程,前题是:汉语编程公司必须搬到美利坚合众国,至少要搬到香港。军人出身,曾在部队立过一等功的“汉编之父” 沈志斌,自然知道个中的利害,还是婉转地拒绝了。
汉语编程身价几何?
这一切“优厚” 的开价,都是在汉语编程的初级阶段。如今的汊语编程,自然更是身价不菲。
也许你不喜欢,但还是看一下这个列表吧:
2002年汉语编程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004年汉语编程数据库通过省级鉴定。
2005年汉语编程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2006年汉语编程列入国家信息产业发展基金。
2007年5月,中老两国政府签暑老挝电信基础工程改造项目,其所有软件,将全部用汉语编程完成。仅此老挝政府就要出资近亿美元为汉语编程“买单”。
当然,汉语编程不仅于此。去年和今年连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第15届﹑16届全国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的软件,全部由汉语编程完成,李铁映﹑曾培炎﹑彭佩云﹑顾秀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不仅观看了比赛,还分别为大赛题词。6月3日,中央电枧台免费播出长达半小时的专题节目。6月11日《中国青年报》还以“戒除网瘾有新招,汉语编程PK网络游戏” 为题, 重点进行报道。国内各大媒体也都把汉语编程炸了个遍。
2008年第17届全国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的软件,同样将由汉语编程完成。
据主办方中国优生优育协会负责人介绍:16届全国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全国共350万人报名,17届有望突破500万人。每个人使用编程软件至少按200元知识产权费算,仅16届全国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就为国家节省7亿元人民币。
“汉语编程”经过13年的发展,毕竟在中国军队、国家安全部门等诸多方面得到广为应用,目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只要用英语编程能够开发的软件,用汉语编程均可以开发。如:操作平台、ERP、游戏、工控系统及其它应用软件等。用汉语编程开发的产品,不仅产品性能上﹑方便使用上都优于英语编程,而且其开发成本和开发周期,都不到英语编程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而且到目前为止,尚不受任何病毒侵害!
有统计表明: 用汉语编程开发出的益智游戏和实用型软件已超过300种, 不要说国内的上市公司, 就是全球最知名的软件公司, 能开发出这公多软件的也不多见。权威部门经过初步评估,认为汉语编程目前的无形和有形资产至少超过10亿元人民币。
正因为如此,信息产业部主管的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2007年7月19日以“中电质协计专字2007〔01〕号” 文件的形式, 向全国各大专院校发出《关于全面推广汉语编程工程的通知》。
国内重多媒体纷纷把焦点对准汉语编程。粗略统计,竞有873家之多。
各地众多有志之士广为看好汉语编程的发展前景。北京理工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经贸职业学院捷足先登, 率先开设汉语编程实验课, 南京三江学院索性开起汉语编程大专学历班, 信息产业部电子六所汉语编程硕士生班也在报批中。
汉编刮起好大的风
汉编之风吹遍中国。而且风势有增无减,越吹越烈!
用《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机关党委书记仇进忠的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为一个从事媒体工作30年的业内人,我十分看好汉语编程的发展前景,正因为汉语编程的可行性﹑实用性和安全性,我有义务也有责任把汉语编程在河北省的推广工作进行到底。
诗人出身的天津市人事局《求贤》杂志社编辑部负责人许步广,对汉语编程更是情有独钟:凭什么让微软卡中国人的脖子?我们中国人并不笨。汉语编程是继英语编程之后唯一成熟的计算机编程语言,而且凡是用英语能开发的程序,用汉语编程都能开发。我们《求贤》杂志社有信心把汉语编程在天津的推广工作做得好上加好。
河南新闻界的诸多资深记者或编辑尤扬﹑毕雪雁,杜克锋﹑汤传稷﹑刘红雨﹑常国君﹑刘玉高等都伸出了热情之手,他们亲自到河南省科技局﹑河南省信息产业厅反复宣传汉语编程的重大意义,并力推素有“社会活动家” 之称的资深媒体人——《人生与伴侣》杂志社编辑尤扬女士8月8日专程来京,找到北京国之经典汉语编程科技公司总部,诚邀汉语编程落户河南。用尤扬的话说:河南是一个亿人口的大省,占全国总人口的十三分之一。如何把河南变成经济强省,一直是河南主流媒体的共同愿望。今天我受河南新闻界众多朋友的委托专程来京,希望汉语编程能尽快落户河南。我们都愿为汉语编程无代价地鼓与呼。
包头市科协副主席王仲——这个当年信息产业局的副局长,而且长期从事过软件开发工作的工程师,通过在中国汉语编程网上下载的汉编源代码,几番研究,几番论证,当确信汉语编程是项完全成熟的编程技术后,从塞外带来不小的风:内蒙人不爱绕弯子,至少我这个科协主席要讲科学,首先我个人十分看好汉语编程,能把这项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家信息发展基金的项目引进到包头去,这是我这个次来京的主要目的。我相信随着汉语编程在包头地区的广为推广,也一定会给包头经济带来新的亮点。
山东泰安市发明家协会秘书长刘鲁山亲自撰写长篇文章:《汉语编程, 传统文化的延续》, 发表在《泰安日报》上, 向泰安600万人广为宣传汉语编程。然后又亲自组织秦安有关学校的计算机老师,一起来京学习汉语编程。
一时, 汉语编程成了香窝窝,加盟者甚众。短短两个月,国内加盟汉语编程的就有近百家之多。
域外也涨汉编潮?
在全球茫茫的编程市场上,众多黄皮肤的中国人,突然发现了汉语编程,那心情,绝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同样的语言,不一样的编程,心底油然产生少有的亲近。
汉编之风吹到世界各地。
日本﹑韩国﹑新加坡﹑甚至孟加拉的海外华人也纷纷为汉语编程叫好。
曾留学牛津的英籍华人徐志刚博士先后三次来电, 协商在英合作事宜,。
在英国肯特大学担任副教授的郑宪华先生, 干脆把尚未成年的儿子郑礼昊留在伦顿,8月13日只身来到北京,执意拿出多年积蓄的117万英镑,希望把汉语编程引进到英国去。郑教授极为恳切:我很为汉语编程公司 “哪里有炎黄子孙,哪里就有汉语编程” 的目标所感动,我虽然不是富翁,也是倾其所有,拿出所有的积蓄想在英国推广汉语编程,希望贵公司能满足我的合作愿望。
侨居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华裔计算机专家SUMMERXIA先生, 8月25不远万里专程来到北京,亲自找到汉语编程的发明人沈志斌,, 并愿意拿出600万加币,和北京国之经典汉语编程科集团公司一起托展加拿大市场。
也有黄头发蓝眼晴美国人的再次聚焦汉语编程。美国洛克菲勒全球资本有限公司不惜重拳出击,直接找到北京, 希望汉语编程能够尽快在美国上市。
汉编时代真的到来?
尽管国内权威媒体声称:“汉语编程5年后可以取代WINDOWS”﹑ “中国软件业有望走在全球前列”﹑“ 汉语编程可以向微软说ˋ不ˊ!” 但静下来想想, 中国不要说和美国软件业比, 一个微软一年的研发经费是70亿美金, 可整个中国的信息产业基金才只有6个亿人民币, 这显然就不是一个重量级。
也有业内人反对这种算法: 当时中国人搞原子弹时有那么多美金吗? 搞人造卫星时有那么多美金吗? 都没有, 可中国的“两弹一星” 照样上了天!
早在2001年,北京市科委对汉语编程进行专家评审时,原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软件研究所研究员仲萃豪这样发表意见:“用汉语编程语言开发数据库,这条路是相当艰巨的。没有数据作支撑,汉语编程还只能是一个小玩意。”
因为仲萃豪研究员十分清楚: 一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大型编程数据库没有数亿元的人民币, 没有数百名汉编软件工程师, 没有十余年的时间, 无论如何是开发不出来的!
可中国的很多事情,都很令我们的权威人士和权威部门为之汗颜! 汉语编程花费不到千万, 时间不足三年, 便开发出了一个令软件帝国都不无吃惊的完整数据库, 并一次全票通过科技部门组织的专家签定!
正因为此,相当多的印度软件业人士都认为:中国软件业很快就会在国际市场上同印度软件业同场竞技。特别是中国目前已拥有继英语编程之后, 完全属于自己的, 而且更加成熟的编程语言——汉语编程。
不同的声音始终没有绝耳。Oracle执行副总裁威廉姆斯却对此不以为然:“虽然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人又非常聪明,但是中国软件业不要说和美国,与印度软件业之间的差距绝对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的。”
Oracle在中国和印度都有分支机构,我们可以从Oracle对待中国分支机构与印度分支机构的差异可以看出中国软件业的地位。Oracle印度开发中心在Oracle帝国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负责开发的产品有数据库、WEB开发工具及电子商务应用等,而Oracle只是最近才宣布准备在深圳建设一个研发中心,之后在北京建立一个研发中心。
当然,中国政府在国家信息化方面的巨大热情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些精明的跨国公司清楚地知道搞好同中国政府的关系无疑是一个比较划得来的交易,于是相当多的跨国公司都在中国开设了研发中心,此举一方面意在讨好中国政府,另一方面又能更自由地在中国市场攻城掠地。对此威廉姆斯在有些场合也明确表示:“我们清楚地知道中国政府在发展中国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搞好同中国政府的关系对我们是非常有利的,另外在中国软件产业现在已被捧上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研发中心的设立主要是由于中国市场巨大的诱惑力引起的,这一点想来不会有人否认。
但对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千万不要知足者常乐。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同它国软件业之间的差距。
汉语编程,敢问路在何方?
尽管汉语编程已经问世, 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计算机编程语言,但与美国或印度相比,未来的路确实还有很长。
软件人才上的差异。IT产业中的软件相对于硬件比较特殊。尽管软件研发资本也比较密集,但是人力资源更为重要。美国也好,印度也罢,由于英语国家的优势,高科技产业中可用的“蓝领软件工人”绝对量很大。要形成一种产业,没有众多的“软件工人”去开发软件,是不可能取得巨大成功的。
基础设施上的差异。中国不要说和微软帝国相比,与印度相比差距也相当明显。印度软件业完善的基础设施,可确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成千上万的IT毕业生变成具有相当水准的IT从业人员,同样的基础设施在中国目前正处于建设阶段。中科院一个“龙芯”, 消耗了纳税人的多少钱财,可至今依然养在深闺人未识。
汉编普及的难度。汉语编程达即便超过国外编程语言的水平,那么也未必能够得到专业软件公司的青睐,毕竟他们在选择一种新的编程语言时,会更多地考虑开发平台迁移带来的高昂成本以及程序员的适应能力。业内知名专家求伯君教授在谈到汉语编程时就曾经表示,经常编程的程序员将很难去适应新的编程工具。至少在目前,汉语编程要想得到专业软件公司的支持还比较难。而那些热衷于汉语编程的新手,要真正达到微软编程人员的水准,仍需一个过程。
业内同行的妒忌。目前虽然喜欢汉语编程的人已非常之多,但骂汉语编程的人也不在少数。看了不少论坛里骂汉语编程的帖子后,发现发帖子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懂一点计算机编程,而且都自以为很了不起,很可能用VC、VB之类的编过一些小打小闹的玩意,并因此被单位或一些菜鸟朋友誉为高手,自我感觉良好。如今他们发现居然有汉语编程这么一个门槛极低的编程工具,一些初学者稍加学习即经过50个课时学习,就可编出相当实用的程序来,汉语编程一旦普及他们的那点本事就不会再被人看重了,因此心里自然极 不平衡,骂也就顺理成章。
小的妒忌也许可以不去管它,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但某种妒忌那就不能不防。我曾遇到过某软件帝国的一位华裔工程师,一番话道出了问题要害:“我目前年薪50万美金,汉语编程如果让一个三年级小学生就可学会编程,岂不砸了我的饭碗?我要有那个权力,迟早要把汉语编程灭掉!”
我们不能,也没有理由怪罪于他。一向以慎重著称的新华社,
2002年3月11日在给只供省部级以上领导传阅的《新华社内部参考》上,以“专家建议关注扶持汉语编程技术” 为题,介绍了汉语编程的重要作用,没想到某领导的批示,让权威的新华通讯社,颇有些尴尬:“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
这是个信息化的时代,“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一切皆有可能。可奇怪的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居然有人甚至领导人会对汉语编程不屑一顾。
难道造船真的不如买船?
并非多余的思考
很难想象,在今天的中国,如果警察禁止漂亮的小姐在炎热的夏天不穿连衣裙会有什么后果。
同时也很难想象,一昧地“买船” 会给中国的民族产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中国工程院院士、总参科委常务副主任钱七虎将军的话很有些发人深醒:正是因为汉语编程是从计算机底层入手,因此也就为我国信息安全,特别是计算机国防安全提供了解决方案。目前,计算机的源代码全部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一旦爆发战争,中国的国防安全则不堪设想。该技术在网络的应用早已达到不依靠服务器的自编码进行传输自在系统,可以自由更改,又能与现行软件兼容,目前尚未发现能与之相应的病毒和攻击软件。
将军的耽忧仅仅是一个方面。
从严格意义上说,汉语编程从1984年已经起步。当时,微软还不足10岁,还没有称霜世界软件业的狼子野心。
1992年微软进入中国时,汉语编程已初显规模,到1984年汉语编程申报国家发明专利时,微软在中国也只是刚有立足之地。
从1984到2007,13年过去了,微软不仅站领了中国,也站领了世界。可汉语编程还处在推广之中。
信息时代的竞争,不再是规模,资金和员工数量,甚至国家的经济力也取决于信息,其次才是传统经济学上的生产要素:人力,土地及资本。
但信息化进入生活,终归和文化有关。不然,微软不会把亚州研究院设在中国,微软也不会把中国顶尖的软件工程师一个个挖到自己的麾下。不过区区900人的微软亚州研究院,尽管有半数以上的中国人,不会也不可能比13亿中国人更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
当然,我们不能不承认:信息就是力量,信息就是强权,信息就是政治。
正如比尔盖茨所言:信息建设一直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
也有“高人” 声称:战场上永远没有常胜将军。盛之极就是衰之时。微软最终也逃脱不了这个命运。但要成就一项伟业,就不能不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这位号称国内顶尖级的“易经专家” 断言:汉编时代已经到来。不仅仅因为全球的“汉语热” 必将带来“汉编热”, 仅仅“汉语编程”这个名字就比微软要阳刚得多!汉编,汉鞭啊!全球都在“微软”, 如今有了“汉编(鞭)”,汉编不盛才怪!
这颇有些中国式的幽默:“全球皆微软,唯我扬汉编(鞭)”!
(作者系中国电子质量协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ro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