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编程拆开Windows神秘窗口

——汉语编程技术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沈志斌 曾京 李林 

    在我国中小学生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对中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人才,使学生打好有利于终身教育和发展的基础,真正落实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战略方针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始于八十年代初期,大体上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等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即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CAI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

    第二阶段是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即CAL(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阶段。随着校园网和网络课室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这个阶段信息技术的运用逐步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强调的是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

    第三阶段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即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阶段。此阶段更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问题,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较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及教学、学习方式,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从而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平台。

尽管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计算机课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在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就显得越来越滞后了。

 

一、   计算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

    小学的计算机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常识和简单操作、微机操作系统简单操作与使用、汉字输入及简单文字处理、LOGO绘图、教学软件或益智性教学游戏软件的使用等。

    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性训练、操作系统、文字处理或图形信息处理为主。一般为60个课时,在初一或初二年级开设。

    高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操作系统、文字处理、数据库、电子表格、工具等软件的操作使用为主。在高中阶段,一般不少于60个课时,在高一或高二年级开设。

2.教学要求: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学是为用做准备的”,因此,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小学纯粹用于学习计算机的课时不多,一般为30课时,最多也不宜超过60课时,如果有条件增加课时,要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其它计算机应用等。

    由于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计算机兴趣和意识,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教学软件或教学游戏软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用于开发孩子的智力。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一般不教程序设计语言。有些学校开展LOGO教学,主要是以绘图、音乐等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尤其是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高中阶段,程序设计一般作为部分学校及部分感兴趣或有天赋的学生的选学内容,不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内容。在高中学习程序设计的目的不是培养“小程序员”的,而是定位于:一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程序设计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解计算机的一些工作过程,如输入、输出、运算以及如何控制计算机等;二是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一些初步知识、算法的概念,以及通过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思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如提出问题和需求、确定算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调试程序(反馈和评估),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所占比例不多、教学难度也不大。在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时,一般选择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的程序设计语言,如BASIC语言和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等。

3.出现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发达地区的中小学生都能够达到家里至少有一台计算机的普及程度。学生每天接触计算机的时间远远大于学校计算机课程设置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的计算机课程内容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要求,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缺乏满足好奇心和创造欲望的有效渠道,近几年来大量出现了中小学生沉迷于网聊、网游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4.问题的根源:

    与其它课程比较,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涉及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大都包含windows基本操作、网络应用及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教师的课堂教学一般也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这种固定的教学内容,很难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

    中小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游戏。一方面,由于计算机已经变成了日常使用的工具,对于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求知、创新的欲望。那么,大量出现沉迷于网聊、网游等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一方面,无论学校教学还是家里使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上都是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尽管大部分学生在短时期内都能够很熟练地使用它,但对于其内部的工作原理依然感到很神秘。由于没有外语、计算机原理等专业知识的支撑,最富创造力的程序设计课程也只能在高中生中很小的范围内开设,而往往课程的内容也是以算法为主,很难吸引大部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   拆开Windows神秘窗口

    汉语程序设计语言(简称:汉语编程)是拥有自主版权的以汉语为核心、东方思维为基础,面向组件和对象,具有跨系统和平台无关性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汉语程序设计语言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编程语言,完全基于我们的母语—汉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从简单的Windows窗口入手,不需要外语基础和太多的计算机原理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使中小学生学会编写有趣的程序,充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打破对程序设计的神秘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汉语程序设计语言初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过程如下:

1.  从Windows窗口开始

    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拆解诸如:汽车、飞机等模型来让学生看到各种事物的内部结构,了解各种机器的工作过程。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带动青少年认真学习的积极性。同样,我们也可以从Windows的窗口入手,通过学生自己“拆装”窗口的过程把自己塑造成为小小工程师。既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感心,也打破了神秘感,从而在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防止沉陷于痴迷。

首先了解窗口的结构和功能(图1)。

图1.认识窗口

 

    在安装了汉语编程环境后,就可以在记事本里通过以下简单的几句中文,“装配”出一个简单的窗口。



扩展对象  简单窗口  继承自  窗口对象模板

对象。

启动:  简单窗口

程序例子运行的结果如图2。

 

图2.最简单的窗口

    在这个简单窗口的基础上,还可以很快学会为窗口添加标题、挪动位置、改变大小、填充颜色、添加文字等方法。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了解了操作系统中关于像素、坐标等概念,掌握了操作系统的图形绘制机制。

2.  构筑窗口

    在学会绘制基本窗口之后,还要让窗口具有一系列的功能,才能让窗口真正为我们工作。在这部分中,学生可以学会为窗口添加单选框、多选框、按钮、菜单、嵌入控件等等,同时也学习了操作系统中的对象与消息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入地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模拟出简单的“记事本”等应用程序。

3.  探索体验

    在学习了汉语编程面向窗口对象程序设计的大量的实例后,学生可以更多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第三部分中综合所学知识,编写出更实用的应用程序:例如:结合了数据库知识的电子档案(图3)、寓教于乐的多媒体播放器(图4)以及好玩的益智游戏(图5)等等。

图3.电子档案

图4.多媒体播放器

图5.益智游戏

 

三、汉语编程技术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把汉语编程技术应用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尝试。由于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程序设计课程在中小学生中可以被广泛地开展。它作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激励工具,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揭开了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程序设计的神秘面纱,不仅使学生能够自己开发实用的工具软件以及好玩的益智游戏,满足他们好动、好游戏的心理需求,而且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