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说说统计报表中的编码体系
.
图示为铁路工程预算中的一种报表格式,它的序号层次多达十几级,其中章别、节号为两个主要层次,分别对应于序号“一”和“1”。除此而外便是针对名称栏的序号层次,通常用一、(一)、⒈、⑴、①、A、a等来区别。这些均属于固定型层次,非固定型层次如“Ⅰ”、“甲”之类,它们的随意性很大,所以是动态的。有时还用到无序型层次,也就是名称栏某条记录全是普通文字,其前面缺少序号。不过图中第4行不属于无序型层次,因为它对应于“章别”。
显然图中第15行的序号层次“a”是错的,不过用人工来处理编码,这种序号层次混乱到无关紧要,当然层次紊乱终归对人们查看会带来不便,有时也容易因层次紊乱导致层次判断错误,从而产生错误的结果。人工处理编码体系所要做的就是凭人工来识别两个层次之间的隶属关系:上级、同级还是子级。
如果说靠人工来处理这类复杂报表的层次关系还不算太难的话,那全凭计算机自动识别其层次关系则要繁琐得多。首先它的层次关系不能乱,其次同级的序号其顺序也不能乱,为此计算机应有相应的的识别错误并引导纠正错误的功能。
笔者开发的辅助报表系统就是完全利用名称前的“序号”来自动产生其自身的编码体系,工程量清单导入后如果发现层次混乱会快速引导用户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其中包括对编码进行个别或整节的升级或降级。编码自动化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可以非常自由地对记录实现复制、修改、移动、插入或删除。
图中的编码用两个字节对应一个层次(不含“—”),笔者所用的编码则节省一半。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图中只有最底层的记录其合价是用数量乘单价得出,其他则是先逐级汇总合价,再由合价反算单价。
图示为铁路工程预算中的一种报表格式,它的序号层次多达十几级,其中章别、节号为两个主要层次,分别对应于序号“一”和“1”。除此而外便是针对名称栏的序号层次,通常用一、(一)、⒈、⑴、①、A、a等来区别。这些均属于固定型层次,非固定型层次如“Ⅰ”、“甲”之类,它们的随意性很大,所以是动态的。有时还用到无序型层次,也就是名称栏某条记录全是普通文字,其前面缺少序号。不过图中第4行不属于无序型层次,因为它对应于“章别”。
显然图中第15行的序号层次“a”是错的,不过用人工来处理编码,这种序号层次混乱到无关紧要,当然层次紊乱终归对人们查看会带来不便,有时也容易因层次紊乱导致层次判断错误,从而产生错误的结果。人工处理编码体系所要做的就是凭人工来识别两个层次之间的隶属关系:上级、同级还是子级。
如果说靠人工来处理这类复杂报表的层次关系还不算太难的话,那全凭计算机自动识别其层次关系则要繁琐得多。首先它的层次关系不能乱,其次同级的序号其顺序也不能乱,为此计算机应有相应的的识别错误并引导纠正错误的功能。
笔者开发的辅助报表系统就是完全利用名称前的“序号”来自动产生其自身的编码体系,工程量清单导入后如果发现层次混乱会快速引导用户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其中包括对编码进行个别或整节的升级或降级。编码自动化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可以非常自由地对记录实现复制、修改、移动、插入或删除。
图中的编码用两个字节对应一个层次(不含“—”),笔者所用的编码则节省一半。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图中只有最底层的记录其合价是用数量乘单价得出,其他则是先逐级汇总合价,再由合价反算单价。